湿法萃取回收三元锂电正极材料中的金属
湿法萃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回收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金属(如镍、钴、锰和锂)的重要技术手段。这种工艺利用化学溶剂在液相条件下溶解或络合目标金属离子,从而实现与其他组分的有效分离与富集。以下是湿法萃取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金属的基本步骤和关键环节:
一、前处理与预处理
物理放电:退役的三元锂电池可能存在残余电量,首先需要进行安全的物理放电,以消除潜在的电火花风险,并使电极材料处于稳定状态。
拆解与破碎:将电池外壳打开,取出内部组件,尤其是正极片。正极片通常由铝箔、活性物质(含镍、钴、锰、锂的三元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等组成。通过机械破碎、研磨等方式将正极材料与铝箔分离,得到含有活性物质的粉末。
热处理与酸洗:对破碎后的正极材料进行热处理(如有必要),以去除有机物(如粘结剂、电解液残留物等)。随后进行酸洗,使用适当的酸溶液(如硫酸、硝酸等)溶解铝箔和其他杂质金属,同时使三元材料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盐。
二、浸出过程
选择浸出剂:根据三元材料中各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浸出剂,如硫酸、氢氧化钠、氨水、柠檬酸等。浸出剂的选择既要能有效溶解目标金属,又要尽可能减少其他杂质的浸出。
优化浸出条件:调控浸出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以提高目标金属的浸出效率和选择性。例如,文献中提到的浸出率大于99%的Ni、Co、Li,以及97%以上的锰,说明在特定条件下,湿法工艺可以实现极高效率的金属回收。
三、萃取分离
协同萃取:采用有机溶剂(如P507、D2EHPA等萃取剂)与合适的稀释剂(如煤油)组成的有机相与浸出液(水相)接触,通过调节pH、萃取剂浓度、相比、级数等参数,实现金属离子在两相间的分配和分离。例如,针对Ni、Co、Mn的分离,可能需要多级逆流萃取或采用混合萃取剂体系以提高选择性和净化度。
反萃与再生:已负载金属离子的有机相通过反萃段与适当的反萃剂(如硫酸、草酸、氨水等)接触,使金属离子重新转入水相,形成高浓度的金属盐溶液。有机相经洗涤、再生后循环使用。
四、金属回收与产品制备
金属沉淀与提纯:根据金属盐溶液的性质,采用化学沉淀、电沉积、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一步分离和提纯金属。例如,通过添加碳酸钠生成碳酸盐沉淀,然后煅烧得到高纯度的镍、钴、锰氧化物;锂则可以通过添加碳酸钠或碳酸铵沉淀为碳酸锂,再经过干燥、煅烧得到高纯碳酸锂产品。
资源再利用:回收得到的高纯度镍、钴、锰和锂可以重新用于合成新的三元正极材料,实现资源的闭环利用。
湿法萃取技术在不断发展中,科研人员和产业界持续探索更高效、环保、经济的工艺流程和新型萃取剂,以应对未来大规模退役三元锂电池的回收需求,降低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促进可持续发展。
注: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